泸州市众信职业培训学校
联系人:牟伟
手机:18111205035、18111205036
18111205037
座机:0830-6661627
传真:0830-6661627
邮箱:3503315732@qq.com
Q Q:3503315732
地址:泸州市纳溪区蓝安路三段17号
据悉,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问题,如何提高培训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度,提升培训课程内容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的关联度,加强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提升教师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任务。
此次国家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各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诊断,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促进各地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内容,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推动各地遵循教师培训工作特点,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为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奠定基础。
《标准》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学习与发展、学科教学等15个学科领域18项标准,以及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等4个学科领域4项标准,共计22项标准。采取分批研制、逐步健全、形成体系的思路,分学科、分领域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体系。此次印发实施的《标准》,只涵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其他领域标准将陆续研制出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标准》的研制理念是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
《标准》分为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实施要求等4个主要模块。其中,培训目标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理想状态,给教师发展“建模子”;能力诊断用于确定当前教师工作能力的实际状态,通过能力表现级差表,判断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带教师个体“照镜子”;课程内容着眼于缩短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素质,给教师提升“开方子”;实施要求重在为缩短差距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各地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为教师培训“找路子”。
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等模块均采用分级指标体系建构,各模块间指标体系保持一致,相互对应。培训目标模块的一级指标对应本学科核心领域的教学能力,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分,是本领域内教学能力的核心项,三级指标为教学能力核心项的进一步细化,每一条目对应教师的一个具体能力。在能力诊断模块中依据大样本调研将这一具体能力的行为表现科学划分4个水平层级。在能力诊断模块基础上,课程内容模块依据不同的能力表现层级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内容要点建议,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